4月份,是我市春茶加工生产的“黄金月”,也是幼龄茶园生长和定型修剪的关键时期。这个月应主要开展的生产内容有春茶生产加工、病虫草害预防、茶园间作套种、幼龄茶园生态高效管理等。
一、春茶生产加工
春茶生产是全年茶叶生产的“重头戏”,产值约占全年75%以上。生产人员应注意加工的每个环节,保证工艺到位、参数到位、质量到位,具体工艺流程和参数可咨询我团队。联系人:张小福,电话:15271429348。后附《武当山茶标准化加工技术》。
二、病虫草害预防
茶园病虫草害的绿色综合防控应抓早抓小,早发现,早预防。每亩茶园悬挂防虫色板25~30张,色板下沿距离茶树冠面10~15厘米;每10~15亩茶园安装1盏杀虫灯(根据茶园地形灵活掌握),杀虫灯开灯时间为每天的18~24时,杀虫灯灯源距离茶树冠面高度1米左右。对茶园进行浅耕除草,一般对茶园浅耕深度为3~5厘米,起到疏松表土、清除杂草、切断毛细管、减少土壤水分蒸发的作用。
三、幼龄茶园生态高效管理
春季回暖,正是幼龄茶园套种的关键时节,新定植茶园建议在茶行南侧距离茶树20厘米处套种1~2行玉米等高杆作物,起到茶树遮阴和茶园增收作用。二年生及以上茶园不建议套种高杆作物,可在行中间套种黄豆等矮秆豆科作物,与茶树间距应达到50厘米。
幼龄茶园高产树形培养十分重要,4月份气温回升较快,茶苗长势强劲。对于1~2年生的茶苗要在4月中旬进行定型修剪,3~4年生的幼龄茶树可以打顶采摘后,在4月中旬完成定型修剪,促进枝条分支生长。
附:武当山茶标准化加工技术
加工流程:摊放→杀青→摊凉回潮→揉捻→解块→杀二青→干燥→精制。
1.摊放
摊放室内温度宜保持在20℃~25℃,相对湿度60%~70%,应摊放至通风、无直射光的地方。
鲜叶进厂后,按不同品种、级别分别摊放于竹席、摊放架、萎凋槽、储青槽上,特级~一级鲜叶摊放厚度2~4cm,二级~三级摊放厚度5~8cm,摊放过程中根据情况吹自然风、翻面等。
摊放时间一般6h~8h,以芽叶水分散失10%~15%左右为适度。
2.杀青
滚筒杀青机筒内进叶口1m处筒壁温度控制在240℃~260℃;热风滚筒杀青机的热风温度控制在300℃~330℃。
杀青叶应达到手握稍有刺手感、折梗不断、叶片由鲜绿变为暗绿、青草气散尽、香气显露、含水量55%~60%为适度。
3.摊凉回潮
杀青后及时将杀青叶摊凉,采用风扇通风散热,摊凉厚度一般不超过2cm。待叶温冷却至室温后,关闭鼓风设备,杀青叶自然回潮至手握芽叶柔软、无刺手感为回潮适度。
4.揉捻解块
经摊凉回潮后的杀青叶,采用揉捻机揉捻。根据鲜叶级别高低和叶量多少,分别选用35型、40型、45型和55型揉捻机。揉捻时间一般控制在25min~45min。加压压力采取轻—重—轻的原则,揉捻后产生的团块用解块机解散,成条率需达到80%以上为适度。
5.杀二青
一般采用滚筒杀青机、瓶式炒干机进行杀二青作业。杀二青作业温度:滚筒杀青机进叶口1m处筒壁温度150℃~180℃;热风杀青机进叶口热风温度180℃~200℃;瓶式炒干机内筒壁温度160℃~180℃,投叶量2.0kg~3.0kg。在制叶达到芽叶松散,手握有刺手感,茶条色泽变暗脆,含水量降至45%~50%即可。二青叶下机后应及时摊凉至室温。
6.干燥
干燥一般采用链板式烘干机、烘箱、炒干机等设备进行作业。分为两个阶段,第一阶段为毛火、第二阶段为足火。
毛火:链板式烘干机进风口温度100℃~110℃,叶层厚度1.0cm~1.5cm;烘干平台进风口温度110℃~130℃,叶层厚度1.0cm~2.0cm;烘箱温度95℃~105℃,叶层厚度0.5cm~1.0cm;110型瓶式炒干机筒壁温度120℃~140℃,投叶量80kg左右,注意通风。毛火工序,茶叶干燥至含水量10%~15%时,下机摊凉回潮1h。
足火:链板式烘干机进风口温度90℃~100℃,叶层厚度1.5cm~2.0cm;烘干平台进风口温度90℃~110℃,叶层厚度2.0cm~3.0cm;烘箱温度80℃~85℃,叶层厚度1.0cm~2.0cm;炒干机筒壁温度80℃~100℃,投叶量80kg左右。至茶叶含水量降至5%以下时即可。
7.精制
精制工序主要包括筛分、风选、色选、拣剔、补火、拼配等。根据干毛茶级别和产品质量要求, 将上述工序单独或组合使用。
精制工序应遵循以下原则:先筛分后风选、先筛分后色选、先风选后拣剔、先拣剔后干燥,精制完成后含水量要求6%以下。
技术支持:十堰政府网 | 网站备案:鄂ICP备18010729号-1 | 鄂公网安备 42030202000321号
您是第 位访问者
版权所有:本网站由十堰市农业科学院(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推广中心)负责管理与维护
地址:湖北省十堰市人民南路17号 | 联系电话:0719-8465809 | 邮编:44200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