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首页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推广服务 > 科普园地

十堰市主栽食用菌栽培管理技术

来源:食用菌产业链 发布时间:2024-04-08 17 发布者:李扬 李军

一、代料香菇栽培管理技术

代料香菇是相对于段木香菇的一种栽培方式,泛指利用木屑、棉籽壳、玉米芯、麸皮、石膏等农林边角料和其他辅料,经过人工处理和创造适合香菇生长的最适环境条件,以缩短栽培周期,提高产量,变废为宝的香菇栽培方式。

1、接种时间

春栽香菇:11月中旬-12月中旬生产

秋栽香菇:8月-9月生产

2、场地选择

出菇场地已选择在背风向阳、光照充足、通风良好、地势平坦、环境卫生、远离工厂、垃圾场、畜禽舍、近水源、易排水,进出料便利之地。出菇棚应坐北朝南,呈东西走向搭建,要具备抵御风吹雪压的能力,创造适宜香菇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。

3、配料配方

木屑79%、麸皮20%、石膏1%,含水量55%。

木屑最好是阔叶硬杂木和各种果木为好,含有油质的木屑不能使用,直径约6mm-10mm,不宜太细,太细透气性差。

麸皮要求含有二层皮无霉变,如果是大片麦麸营养不足,造成二茬菇以后香菇个头小,最好加入玉米粉调节。

石膏粉一般以纯白、细滑为好。

4、灭菌

装袋结束后要马上装炉灭菌,以防培养料发酵酸败。简易码堆常压灭菌,堆底要用托盘支好,以利于通气,装袋时行与行之间要有空隙,让蒸汽能循环均匀,避免死角。

常压灭菌98-100℃,40h以上

高压灭菌121-126℃,4h以上

5、接种

①接种环境要提前熏蒸消毒;

②半开放式接种场所用食用菌专用气雾消毒剂密闭熏蒸10 h时左右;

③接种人员要戴手套、口罩,并每隔1小时用 酒精擦拭双手。

6、养菌管理

①温度:培养室要求洁净、干燥,温度在20-25℃左右。

②氧气:料袋养菌前30-35天期间,要避光,阴雨天要紧闭门窗(但须短时通风降温),保持干燥低温环境。

③刺孔:菌袋长满一星期左右开始刺孔,可根据菌袋含水量多少来定,水份大的多刺孔,水份小的少刺孔,水份大的可刺60孔左右,水份小的刺50孔左右。

7、采摘

①采摘时,用拇指和食指捏住菇柄的基部,左右捻动即可脱落。注意不能使菇柄残留在菇筒上,否则会发霉影响下一批菇蕾形成。

②采摘时,尽量不要弄伤菇盖及菌褶,尽可能不要碰到周围小菇蕾。采摘下的香菇轻轻放入小竹篓内,不可堆压过多,以免堆温上升,导致菇盖更易开伞。


二、代料黑木耳栽培管理技术

黑木耳代料栽培是指木屑以及棉籽壳、甘蔗渣等农副产品代替段木,以塑料袋等为容器栽培黑木耳的技术。

1、常见栽培模式

以生产季节划分,可分为春栽和秋栽

以出菇模式来划分,有地栽和吊袋栽培

2、菌袋制备

春季栽培:1月制袋,2-3月发菌,出耳期为4-6月。

秋季栽培:7月制袋,8-9月发菌,10月到12月可出一到两茬木耳,第二年3月温度合适以后可继续出耳至4月。    

3、配料配方

木屑79%、麸皮20%、石膏粉1%(均以干重计量);

木屑84%、麸皮10%、玉米粉5%、石膏粉1%(均以干重计量)。

选用新鲜、无霉变的原材料,含芳香类木屑不可选用,以直径0.5 cm大小的片状木屑和细木屑混合为最佳。

按配方比例称好主料和辅料,先将主料拌匀,再将辅料分次加入,搅拌均匀。

培养料含水量55%-60% 。

4、灭菌

装袋后及时搬入灭菌灶,常压蒸汽灭菌,要求中心温度达100℃后保温10小时以上,停火闷10小时左右。高压灭菌,温度达到121-125℃左右,保持4小时左右。

灭菌要做到:防止存在灭菌死角,防止中途降温,防止烧焦料袋,防止灭菌后料筒被污染。

5、接种

料袋温度降到25℃以下时,即可开始接种。

接种有多种方式,短袋一般采用接种箱或接种帐接种,长袋可以用开放式接种或接种帐接种;

液体菌种直接流水线接种。

6、菌丝培养

生产实践中,接种初10-15天培养室温度以25-28℃为宜,在适温范围内偏高些,有利于菌丝复活、定植,并降低污染率。然后控制在适温范围内温度偏低些,虽然菌丝生长慢些,但可培养成健壮的菌丝,提高产量。15天后降温至25℃左右,防止烧菌,促进菌丝加快生长、吃料快。当菌丝吃料2/3袋时,降温至22℃左右,使菌丝生长健壮。

菌丝生长不需要光,光强菌丝易老化,并易长耳芽,所以菌丝生长必须在黑暗条件下培养。

当黑木耳栽培袋菌丝长满菌袋,后熟约20天,菌丝生长达到生理成熟。栽培袋后熟管理在室内、室外均可,需要一定的散射光。

7、养菌管理

①刺孔:菌袋刺孔催芽是出耳管理的起点,直接影响代料黑木耳生产的成功率、产品的质量和产量。一般规格为16.5×33厘米的菌袋,打孔数应以180-200个为宜,孔径在0.5-0.8厘米范围之内,割口深度在0.5-0.8厘米之间最好。

②养菌:刺孔后菌袋置于自然条件下养菌(避免阳光直射),持续5 d~7 d,使菌袋菌丝封住出耳口。

③催芽:当黑木耳刺孔养菌完毕后,摆在铺好薄膜或除草布的耳床上,袋间距2-3cm,每平方米45-50袋。使用薄膜覆盖菌袋,上面再覆盖草帘子或遮阳网(75%)。此期间,每天向催芽床草帘上喷水,保持草帘潮湿,但不要有水滴到菌袋上,做到草帘湿而不滴。大约10-15天,割口处黑线突起,耳基形成。温度控制在26℃以下,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0%-85%,温度超过28℃时,可通过浇水和加盖草帘子降温。注意草帘湿度,往草帘上浇水做到少浇、勤浇。

④分床:选择晴天或阴天将催芽完毕的菌袋在耳床上就地分散,间距10厘米左右,接种面朝下稍用力按压,使菌袋平稳立于厢面,每亩地可摆放菌袋10000袋。

8、出耳期管理

分床后晒袋2-3天,开始浇水,浇水最佳时间是袋内温度15-25℃时,不足15℃不能浇水,否则耳片不仅不能生长,而且会造成烂耳。浇水要少浇、勤浇,每半小时左右就要浇一次,每次浇3-5分钟,以各个耳片都湿透为准。

在水分的管理上,要遵循“干长菌丝,湿长木耳”的规律,采用“干干湿湿、干湿交替”的管理方法。白天床内湿度小,傍晚和清晨喷水提湿,便出现干湿交替,利于木耳正常生长。白天每间隔1-2小时浇水5-10分钟,以耳片湿润不收边为准,切不可喷重水或过头水。

9、采收晾晒

采收总的要求是:采大留小、勤采、细采

采收标准:耳片舒展变软,肉质肥厚,耳根收缩变细,耳片腹面产生白色粉末状担孢子,说明黑木耳已成熟。

采收前要停止喷水1天,使黑木耳基部稍有收缩,以利采摘。

将采收的黑木耳置于晾晒架进行晾晒,晾晒期间尽量不要翻动,以免影响黑木耳商品外观。


三、大球盖菇栽培管理技术

大球盖菇又名皱环球盖菇、皱球盖菇、酒红大球盖菇,属担子菌门,蘑菇纲,蘑菇目,球盖菇科,球盖菇属,是一种 可人工栽培的食用菌。

1、栽培季节

10 月中旬至 11 月初播种,翌年 3 月初至 4 月初出菇。

2、原料及配方

①稻草 90%、麸皮 7%、石灰 2%、石膏 1%;

②木屑 50%、谷壳 40%、麸皮 7%、生石灰 2%、石膏 1%;

③玉米芯 30%、玉米秸秆 47%、杂木屑 20%、生石灰 2%、石膏 1%;

④玉米秸秆 30%、桑枝 50%、谷壳或稻草 17%、生石灰 2%、石膏 1%。

主料:就地取材,利用各种农作物下脚料,如木屑、稻草、玉米秆、玉米芯、桑枝、谷壳等。 辅料:麸皮、石膏、石灰。

3、栽培方式

采用发酵料厢面床栽,可在大棚内栽培,也可在室外果园、树林、田间露地栽培。

4、培养料发酵

玉米芯、玉米秆、桑(果)枝等不便于建堆和翻拌的材料,用专用机械粉碎,大小 2×3 cm。将各 种主料提前 1 天预湿,稻草、麦草等不易吸水的,可放水中浸泡。

将主辅料按配方(干重)比例混合均匀,调节含水量至 65%。堆铺成宽 2 m,高 1.5 m,长 2 m 以 上的料堆,料堆四面尽量陡、平, 顶部用木棍垂直打通风孔,孔径 10 cm,间距 50 cm ,深至底部。

有条件的可在堆面覆盖一层草帘;露天发酵若遇长期雨天,可在顶部覆盖塑料膜,以防培养料淋雨 过湿。

每 7 天翻 1 次堆,共翻 2 次。翻堆时,将培养料内外调换,以使发酵均匀,水分不足的,补至 65%。

5、播种

将料堆散开,翻拌均匀,水分调节至 65%左右,平铺于厢面上,厚 15 cm -20 cm ,稍压实。

当培养料温度降至 28  ℃以下时即可播种。一般采用穴播,穴距 15 cm,行距 10 cm,深 10 cm-15cm。 将菌种掰成 3 cm-4cm 的小块放于穴中,用培养料覆盖,以菌种不外露为准。培养料发酵较差的,可适 当增加用种量,通常每亩用种 100 kg -200 kg。

播种后及时覆土,覆土厚度 3 cm 左右,取走道土壤覆土,覆土后,走道即可成为灌水沟。

覆土后,在土面上覆盖稻草,稻草的厚度 5 cm 左右,以土面不外露为准。

6、发菌管理

保持覆土层土面湿润,土面不发白不补水,补水时通过对稻草喷水,少量多次。

发酵料温度控制在 15  ℃-25  ℃。播种后定期测量料温。料温达 25  ℃以上时,大棚栽培的,应及 时通风遮阴;露地栽培的,及时在厢面打孔通风透气降温。料温达 10  ℃以下时,应加强大棚保温或加 盖草帘和覆盖薄膜保持温度。

7、出菇管理

场地温度控制在 10  ℃-23  ℃, 低于 5  ℃时,加强保温,必要时可搭设小拱棚;高于 25  ℃时,加 强遮阴和通风。湿度控制在 85%-95%,每天喷水 1-2 次或保持走道 7 成左右水位。加强通风,保持场 地空气流通。

8、采收

达到采收标准时,用拇指、食指和中指抓住菇体的下部,轻轻扭转一下,松动后再向上拔起。注意 避免损伤周围的小菇蕾。采收菇后,菌床上留下的孔洞要及时用土补平,清除留在菌床上的残菇,以免 腐烂后招引虫害而危害健康的菇。


四、羊肚菌栽培管理技术

羊肚菌又称美味羊肚菌,别名羊肚菜、羊肚子、蜂窝蘑等,羊肚菌味道鲜美,香味独特,营养十分丰富。羊肚菌目前已经可以人工栽培,主要分布在四川、河南、湖北、云南等地。羊肚菌不仅香味独特,营养丰富而且含有很多种维生素及氨基酸,具有补肾、壮阳、补脑、提神的功能。目前我市羊肚菌主要栽培模式为“一网+两棚+三膜”。

1、选地

土质疏松、利水,平整的土地为最佳,山地、林地、平原耕用农田、果树林等均可使用,优先选择沙壤土。

2、整地

耕田每亩施用200~250kg草木灰或50~75kg生石灰,起到杀虫及调节酸碱度作用。

播种前一个月开始翻耕土地,至少进行一周的晒地,有效地杀灭土壤中的杂菌,有助于后续羊肚菌的生产。

根据地势按水势、风向走势进行整地,田地整成箱面,箱面宽1~1.5m,长度不限。

箱间沟宽30cm,深20cm,确保排水和行人,腰沟深30cm,围沟深35cm,做好三沟配套。

处理好的田地即可进行打桩,架枝干,以方便后期搭建遮阳棚。

3、搭建遮阳棚

拱棚建议以地形风势走向,宽6~8m,拱高2.2~2.5m,长度据田地而定,但不建议超过100m,以免影响通风。

4、菌种

菌种选择有资质的专业机构,菌种的优劣包括菌龄合适、生命力旺盛、纯度高无污染。

5、配料配方

栽培种:麦粒77%,谷壳20%,生石灰1.5%,石膏1.5%。(重量比例)

外源营养袋:①麦粒57%,谷壳40%,生石灰1.5%,石膏1.5%。(重量比例);②麦粒67%,玉米芯20%,菜籽饼10%,生石灰1.5%,石膏1.5%。(重量比例)

6、播种

当秋季环境温度降到20℃以下时开始进行播种;

选用优良的菌种,在整好的箱面上进行撒播或条播,按照每亩地200~300袋栽培种的下种量进行播种,即300~450斤。

播种结束后,覆土1~2cm,播种3天后浇一次大水。

最后小拱棚覆白色或黑色塑料膜,起到一定的保湿和避光作用。

7、外源营养袋“补料”技术

播种7~10天,田间将产生明显的“菌霜”,进行整个生产中关键的一步:外源营养的添加,即“补料”处理。

将灭好菌的外源营养袋底边划口后均匀平放在“菌霜”上,使羊肚菌的菌丝可以直接接触外源营养袋中的培养料;土层表面的羊肚菌菌丝慢慢长进外源营养袋吸收营养,并向土层内的菌丝传送。一般一亩地放置营养袋1500-2500袋。

待菌丝长满外源营养袋,外源营养袋的营养逐渐通过菌丝转移至土壤中的菌丝后,此时外源营养袋应该变轻、干瘪。

8、保育和出菇管理

根据生产当地的气候特点,当冬季结束,春季最低温度逐渐回升至6~10℃,进行揭膜晾厢、浇水催菇等出菇管理工作。

羊肚菌的原基完成分化发育形成幼菇,菇帽和菇柄已明显分化,大小已生长到3cm左右的小(幼)菇阶段。此时的幼菇虽然对外界环境还较为敏感,但是抗性明显增强。保持棚内温度10-22℃;空气相对湿度85%-95%,土壤含水量30%-55%,白天小拱棚一边抬起10cm左右进行通风。

9、采收与加工

羊肚菌成熟采收的标准:菌盖表面的菌褶完全张开,子囊果不再增大,菌盖颜色逐渐由小菇时期的褐色变浅为黄褐色、黑色时即可进行采收。

采收时,用干净的手五指并拢,抓住菇体,另一只手用锋利的小刀从菌柄基部下刀,将菇子切下,拔起。并小刀将附带的土壤等泥脚、杂物清掉,轻放于干净的篮子内;

成熟的菇子一定要及时采摘,避免长老影响品质。

采收的菇子要及时进行晒干或烘干,避免堆积褐变,影响品相和出售价格。

羊肚菌烘干时温度应从30~35℃开始,加大通风,及时排走湿空气,避免菇体严重收缩和褐变,保持3~4h,至菇体体形不再收缩后逐渐升温至45~50℃,温度最高不超过55℃,2~3h,至彻底干燥。

烘干的羊肚菌装入加厚的透明塑料袋中,密封保存,避免回潮发生霉变。


打印|关闭

技术支持:十堰政府网 | 网站备案:鄂ICP备18010729号-1 | 鄂公网安备 42030202000321号

您是第 位访问者

版权所有:本网站由十堰市农业科学院(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推广中心)负责管理与维护

地址:湖北省十堰市人民南路17号 | 联系电话:0719-8465809 | 邮编:442000